微信朋友圈“建議拐賣兒童死刑”事件是營銷?

2015-06-18|HiShop
導讀:微信朋友圈被一條:“建議國家改變販賣兒童法律拐賣兒童判死刑!消息刷屏,不少網(wǎng)友都紛紛為這消息轉(zhuǎn)發(fā),事情過后不得不讓人深思這是不是做的微信營銷技巧。...
微信朋友圈“建議拐賣兒童死刑”事件是營銷?

  昨日微信朋友圈被一條:“建議國家改變販賣兒童的法律條款拐賣兒童判死刑!消息所刷屏,不少網(wǎng)友都紛紛為這條消息點贊轉(zhuǎn)發(fā),事情過后不得不讓人深思這是不是企業(yè)做的微信朋友圈營銷。

  這件事情的起因應該是前不久全城微信轉(zhuǎn)發(fā)找小孩所引起的,小編覺得有人在利用:“建議國家改變販賣兒童的法律條款拐賣兒童判死刑!這個消息做營銷。

微信朋友圈“建議拐賣兒童死刑”事件是營銷?

  源頭是哪里,你只是幫別人賺錢

  這兩天的朋友圈被一張刺目的圖片和一段煽情的呼吁刷屏了。“對販賣兒童者一律死刑!”——再加上“不求點贊、只求擴散”的號召,還真的搞出了擴散聲勢,并事實上達成了群起而點贊的效果。

 

  細心的作者發(fā)現(xiàn),在這條消息的最下方有一個推廣鏈接:感謝某網(wǎng)站友情支持。點開此鏈接會跳轉(zhuǎn)到某婚戀網(wǎng)站的注冊頁面,從此微信跳轉(zhuǎn)過去的鏈接具有唯一性(方便網(wǎng)站統(tǒng)計)。作者分析道,每注冊一個用戶,該網(wǎng)站都為此付費,換句話說,這是該網(wǎng)站的一次“花錢買用戶”的商業(yè)行為。

  那么這條朋友圈會讓這個婚戀網(wǎng)站付費多少(也是制作此朋友圈消息的企業(yè)/個人收益多少)呢,按100萬承諾者的規(guī)模,會產(chǎn)生12.5萬元的收益。計算過程如下(如果沒有耐心可以跳過下段)。

  100萬人承諾,打開頁面的人做出承諾10%(這就意味著有1000萬人看過此頁面),從頁面轉(zhuǎn)化到點擊廣告的轉(zhuǎn)化率為5%,進入注冊頁面后成功注冊的比例為5%,每個注冊的單價為5元。計算公式:(100萬/10%)*5%*5%*5元 = 12.5萬元。

  通俗點說,這無非又是一次靠曝光率轉(zhuǎn)化注冊用戶的案例,而這次的曝光率利用的是人們的同情心。

  這種吶喊聲其實并不新鮮,近年來多次興起?,F(xiàn)在隨著朋友圈的風行,而顯得聲浪更大。但是,這個呼吁靠譜么?這種一律死刑的做法,能遏制拐賣兒童么?這會帶來一個更有力的法治中國么?

  在點擊“轉(zhuǎn)發(fā)”之前,若我們能冷靜地思考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這呼吁與煽情,相當不靠譜。

  法學博士姜曉妍女士稱: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我個人非常非常憤恨人販子!可是,正因為學過幾年法律,讓我學會理性、客觀的看待問題。首先,死刑對犯罪的震攝力非常有限,故意殺人罪的首選是死刑,可現(xiàn)實是故意殺人的犯罪無法禁止;其次,如果判人販一律死刑,那人販子就會成為活在刀尖的亡命之徒,中國人都知道,亡命之徒可怕且不好抓,把人販一律判死刑,更可能的是把被拐的孩子陷入危險境地,也增加警察抓捕的困難。

  論微信朋友圈:“建議國家改變販賣兒童的法律條款拐賣兒童判死刑!”事件,小編其實不得不配出這套營銷方案的人,它利用了人們的同情心理,導致這條消息廣泛流傳,同時也為企業(yè)做足了營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