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與袁隆平合作是什么情況,意味著什么
就在剛剛一條新聞被刷屏,華為宣布將于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合作,這究竟是什么情況,意味著什么?
1月7日下午消息,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透露與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合作,培育海水稻,通過土壤數字化,讓鹽堿地上長出水稻,從15億畝鹽堿地里改造出1億畝的良田。
胡厚崑表示,鹽堿地改良的核心技術是“四維改造法”,包括培育新的水稻品種、對植物和土壤進行調節(jié),整套方法的基礎是“要素物聯網系統(tǒng)”。
可能大家不是很理解什么叫做“要素物聯網系統(tǒng)”,小編在此就來首先介紹下物聯網,物聯網是通過信息技術和傳感器、RFID等技術融合,實現對“物”體信息的及時收集、處理、決策與執(zhí)行。
比如在語音識別拉窗簾的系統(tǒng)中,“物”指的就是窗簾,也就是說人通過語音和窗簾這個“物”聯網了;在腦電波控制遙控飛機的系統(tǒng)中,“物”指的就是遙控飛機,也就是說通過控制者腦電波和遙控飛機聯網了;
在智能大棚的項目中,“物”指的就是農作物和它周圍的環(huán)境,通過傳感器、無線網絡,電腦和農作物聯網,可以實時知道農作物的生長情況;
而“要素物聯網系統(tǒng)”,其實就是土壤數字化,該系統(tǒng)地上部分配有小型氣象站、通信模塊、高清攝像頭,地下、地表則通過各種傳感器(射頻技術)對光照、溫度、鹽堿度、等信息進行收集,然后傳送到華為云端大數據中心,通過AI人工智能系統(tǒng)和專家診斷,提供靶向藥品、定向施肥,大幅提高用水量,施肥量。
說完,大家一定對技術非常的崇拜,通過土壤數字化的實現,離袁老接下來的愿望也將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