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獲得新品牌如何實現(xiàn)增長
電商在線訊 越來越多的海外品牌打算通過電商渠道進入中國市場,如何選擇銷售平臺,如何高效打開新市場,成了擺在這些品牌面前的共同問題。近日,荷蘭駐上??傤I事館編印了一本《中國跨境電子商務指南》,意在幫助海外品牌了解中國的跨境電商環(huán)境,指導它們進入中國市場。
一般來說,通過跨進電商渠道進入中國的海外品牌,將有兩種路徑可以選擇:一種是高成本、高增速的快速增長模式;另一種是成本較低、增速平緩的漸進增長模式。
初涉中國市場的海外品牌都知道,中國電商流量的大頭由淘寶、天貓和京東這樣的大型B2C電商平臺掌握。很多海外品牌商為了迅速獲得流量,會選擇在天貓國際和京東全球購上開店。
優(yōu)勢:入駐大型B2C平臺,品牌能擁有不可小覷的流量、第一手用戶反饋、官方品牌心智、首批種子用戶以及TP代運營店鋪服務。在起步階段,海外品牌還能根據(jù)用戶反饋,了解中國市場對品牌的接受程度。
劣勢:在初級階段,入駐大型B2C平臺的成本門檻和規(guī)則門檻都很高。大平臺內競爭激烈,要想獲得穩(wěn)定流量,建立忠實客戶群體并非易事。另外,在大平臺開店耗時長,平臺通常還會要求品牌商在開業(yè)期間給出超低折扣以吸引消費者,這也會讓品牌在一開始很難盈利。
從總體銷售戰(zhàn)略或品類角度來說,采購模式可能更適合一些品牌。在垂直平臺或閃購平臺開店,不僅能完善全渠道,還能讓海外品牌接觸到更多消費者,讓銷售額快速增長。不過,采購模式下,品牌商利潤可能會更低。
微信滲透率很高,品牌商不妨把微信當作拓展全渠道的一種手段。品牌可以開設公眾號和微店,通過社交互動和數(shù)據(jù)分析提高轉化率,增加品牌曝光度。
對于資金緊缺的中小品牌來說,到微信這樣的社交平臺上賣貨也是一種選擇。這種模式格外適合海外小眾品牌,品牌可以在社交平臺上慢慢熟悉并測試中國市場。
優(yōu)勢:微店成本較低,品牌能通過社交媒體做到精準推廣。該模式下,品牌能通過社交互動獲得更強的用戶心智,也能通過忠實用戶群快速擴張。另外,開設微店耗時較短,且微信平臺尚未被大品牌壟斷。
劣勢:微店早期收益可能很低,由于品牌知名度不高,初期也很難獲取新用戶。同時,開微店人力成本并不低,因為品牌需要和用戶一來一往的談生意。再加上微店定價和監(jiān)管制度并不完善,品牌很容易被仿冒。
從社交平臺上獲得用戶反饋后,海外品牌可以通過垂直、閃購平臺,將產(chǎn)品賣給垂直消費群體。另外,在垂直閃購平臺銷售的成本和風險也遠低于大型電商平臺。盡管采購模式下,品牌商會損失部分利潤,但是銷售風險也全部轉嫁給了垂直電商平臺。
為了進一步提高銷量,海外品牌可以選擇在天貓國際開設旗艦店。這種模式不僅能幫助品牌獲得更多流量,也能強化品牌形象。
不論海外品牌在這之前選擇了哪種模式,到了第四步,品牌規(guī)模已經(jīng)已經(jīng)需要從跨境電商轉向國內電商平臺。
鑒于商品銷量快速增長,一般貿易進口能作為跨進電商的補充。不過,通過一般貿易進口的商品必須注冊備案,籌備時間較長,SKU數(shù)量也更少,成本平均增加20-50%,收貨耗時平均增加15-30天。
但是一般貿易進口將使品牌體量增長十倍左右,因為跨境電商在中國總零售中占比很小。值得注意的是,設在中國的商業(yè)機構或實體必須通過國內電商渠道銷售。
海外品牌商應該考慮從線上渠道向線下拓展。值得注意的是,通過跨境電商銷售產(chǎn)品普遍并不是品牌的最終目標,而是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塊敲門磚。最終,海外品牌需要布局全渠道,通過線上和線下渠道銷售商品。
★相關閱讀:淘寶新品快速爆發(fā)實戰(zhàn)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