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類電商軟件及服務提供商--HiShop海商,歡迎您!
從去年的O2O到今年的新零售,很多人會將兩者理解為是同一種模式,或者混為一談,因為兩者都提到了線上線下。但其實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新零售是融合,O2O是割裂。新零售不是換了名字的O2O。
許多人認為新零售會對傳統(tǒng)零售帶來沖擊,不可否認這個想法部分正確。由于整個互聯網線上的流量紅利宣告結束,線下獲取流量的成本已經比線上更低。而隨著電商滲透率的繼續(xù)提高,從標準化的商品向非標準化的服務邁進,也需要線下實體店作為電商的載體。所以從全渠道的角度看,實體零售店將繼續(xù)面臨更大沖擊。
未來如果沒有被納入電商系統(tǒng)的實體零售,會面臨比過去幾年更加嚴峻的沖擊。從企業(yè)基因的角度看,互聯網企業(yè)能給實體零售帶來更加高效的渠道管理系統(tǒng),全平臺的流量分發(fā),以及價值越來越大的用戶數據管理。而傳統(tǒng)實體零售根本無法突破自己的基因。我曾經和某位在大實體百貨公司的朋友交流,以他們目前的體系和后臺零售管理系統(tǒng),要對抗互聯網企業(yè)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以新零售在一開始是線上和線下的融合,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制定規(guī)則的依然是效率更高,創(chuàng)新速度更快的互聯網企業(yè)。實體線下零售商通過和互聯網企業(yè)的合作拿到未來零售業(yè)的門票,在這種實體零售店明顯產能過剩的時代,線下如果不融入線上在未來幾年可能遭遇淘汰。
未來我們看到的新零售店是阿里的線下實體店,京東的線下實體店,網易的線下實體店,小米的線下實體店。這些互聯網企業(yè),將在這兩年大規(guī)模推進線下實體店,通過網上和網下同價模式,線下提供服務,線上提供流量來繼續(xù)增加他們對于整個零售行業(yè)的改造。
傳統(tǒng)零售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商家和用戶之間是割裂的。
比如傳統(tǒng)的超市,每天只能提供賣了多少牛肉,多少雞蛋,多少可樂等商品銷量數據。但是到底誰買了這些產品,他們并不知道。所以傳統(tǒng)零售要提高用戶忠誠度就比較難,要么是利用物理半徑的優(yōu)勢,要么就是價格優(yōu)勢。
但是今天的比如阿里巴巴的盒馬生鮮就不同。每一個用戶買了什么,什么時候買的這些系統(tǒng)都是有數據的。
用戶不能支付現金,必須下載APP通過支付寶完成支付。最終阿里會有所有的用戶數據,這些數據能讓阿里更準確知道用戶是誰,他們喜歡什么。最終基于大數據,商家能精準推送用戶喜歡的商品或者促銷優(yōu)惠,每一個人看到的商品都是不同的。而且由于超市有區(qū)域半徑,不同社區(qū)的人群收入,消費層次也不同,最終將導致每一個盒馬生鮮的產品也會不同。
不管線上還是線下,新零售用互聯網,從用戶身份到購買行為,完全的數字化了。
B2C之間的割裂打破,將極大提高商家和用戶的效率。也許未來用戶走進一商場,就會自動收到符合他消費習慣商店的商品信息提示。過去我們都希望用戶逛超市,逛商場的時間越多越好。未來,互聯網企業(yè)希望用戶有最好的體驗。他們能夠迅速找到自己喜歡的商品,然后有更多時間來娛樂。
B2C之間的割裂打破,一定是未來趨勢。
新零售帶來的嚴選模式也是值得關注。比如我們看到小米之家,看到盒馬都是嚴選模式。我來幫助用戶做過濾,提供足夠好的商品。
在盒馬生鮮,用戶能夠在最短時間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而不是在迷失在里面亂搞。盒馬提供了基本上所有我們需要的商品,而且每一個都有品質保證。這讓用戶的體驗大幅提高,如果不吃里面的海鮮,基本上20分鐘內就逛完了。
新零售最終的結果是實體零售被電商們融入到自己的體系。這會讓阿里,京東們的體量越來越大。目前整體電商的滲透率不到20%,未來從10%向50%滲透的過程,一定伴隨著更好的用戶體驗,更高的購物效率,更精準的服務和數據推送。從這點看,阿里巴巴的盡頭似乎還遠遠沒到。
新零售時代的來臨,讓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成為趨勢,阿里巴巴作為先行者已經為廣大企業(yè)樹立了標桿。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企業(yè)都開始擁抱“新零售”模式,選擇像Hishop旗下友數門店通這樣的解決方案,完成向新零售企業(yè)轉型,在未來的商業(yè)競爭中,贏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