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賣1657億港口背后:當商人的算盤遇上民族的脊梁
李嘉誠賣1657億港口背后:當商人的算盤遇上民族的脊梁
2025年開春,97歲的李嘉誠做出了一筆震動世界的交易:將43個海外港口(包括巴拿馬運河兩大關鍵樞紐)以1657億元賣給美國貝萊德集團。這筆被稱為“教科書級避險”的生意,表面是規(guī)避美國政治高壓(特朗普曾威脅軍事奪回運河)、甩掉每年5億美元維護成本的精明選擇,實則暗藏兩個刺痛國人的細節(jié):中遠、招商局等中資企業(yè)的收購請求被拒,美國借此掌控了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海上咽喉”——全球6%的貿(mào)易、中國年超1200艘次貨輪必經(jīng)之路,這消息一出,震驚商界。
偽善的商人主義在面對民族大義之間的選擇,看出了李嘉誠的利已。從盧作孚沉船到曹德旺建廠,中國商人的血脈里從來不缺家國基因—— 歷史是最好的鏡子。1938年宜昌大撤退,盧作孚調(diào)集全部22艘輪船,40天搶運10萬軍民、10萬噸物資入川,自家輪船被炸沉也未曾退縮。他說:“我們要把國家保下來,比什么都重要。”榮氏家族在淞滬會戰(zhàn)中,將申新八廠機器沉入黃浦江,寧可玉碎也不讓日軍掠奪。這些實業(yè)家在民族危亡之際,用身家性命詮釋了“家國”二字的重量。 對比當下,曹德旺的選擇更顯珍貴。福耀玻璃在美國工廠年賺2億美元,利潤全部匯回國內(nèi)。他直言:“李嘉誠把地產(chǎn)玩到極致,但對國家技術(shù)進步毫無貢獻。”2024年福耀研發(fā)投入占比8.7%,超行業(yè)均值3倍。任正非在孟晚舟被拘時,華為啟動“備胎計劃”,他說:“我們做好了永遠見不到女兒的準備,但不會放棄科技報國。”這些企業(yè)家的脊梁,撐起了中國制造業(yè)的未來。 李嘉誠的“精明”,在三筆賬上盡顯矛盾。戰(zhàn)略賬:美國獲運河控制權(quán)后,可依據(jù)《國際緊急經(jīng)濟權(quán)力法》隨時限制中國船只(2023年已有17艘遭無理盤查)。情感賬:長和系早年享受改革開放紅利(1979年蛇口首個外資項目),如今卻在國家需要時“遞刀”。歷史賬:招商局集團收購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十年,投資12億將全球排名93位港口提升至地中海第一,帶動就業(yè)超萬人;而長和系港口利潤率僅1.2%,裁員30%。 資本無國界?馬克思早有論斷:“資本來到世間,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李嘉誠拋售的,恰恰是美國制裁清單中的“敏感資產(chǎn)”。港澳辦警示:“面對霸凌,唯有與國家站在一起才能保住利益。”對比臺積電赴美建廠后市值蒸發(fā)4000億、被強制索要機密,長和系的“撤退”更像一場精致的利己主義表演。
今天的中國需要什么樣的商人?寧德時代曾毓群讓中國鋰資源不再“卡脖子”,比亞迪王傳福打破歐美電車百年壟斷,曹德旺捐資100億創(chuàng)辦福耀科技大學培養(yǎng)制造業(yè)人才。這些企業(yè)家證明:真正的偉大,在于與民族共命運。正如比雷埃夫斯港漁民所說:“中國商人帶來的不只是生意,還有改變命運的希望。” 從盧作孚沉船保國到曹德旺捐資辦學,從榮氏家族毀廠抗敵到任正非力挺華為,中國商人的精神譜系里,從來不乏“茍利國家生死以”的擔當。李嘉誠的1657億交易,或許能在賬本上寫下“成功”,卻在歷史書上留下“遺憾”。資本可以逐利,但不能背叛家國;商人可以精明,但不能沒有脊梁。那些與時代同頻共振的名字,終將被銘記——因為他們的血脈里,流著家國的江河。
財聚于國者,江河奔涌;財聚于己者,溝渠易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