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總裁創(chuàng)業(yè) 會吹牛也是一種技能?
《Lie to Me》說普通人每10分鐘的談話中會有3次謊話,科技圈的比例可能更高,類型大多以吹牛為主,但也有少數(shù)惡意的謊言。老一輩的CEO們大都謹言慎行,生怕片言只語被媒體誤讀,新生代剛好相反,他們樂于奉獻可供剪裁和拼裝的猛料。在這個新生代創(chuàng)業(yè)的季節(jié)里,吹牛已經是一種基本的生存技能。
在林肯時代,寫一篇300字的精練講稿就能名垂青史了;在羅斯福時代,能在爐邊講話中展示磁性嗓音,公眾就會忘記你坐著輪椅;肯尼迪時代,一場電視辯論可以讓陽光小伙打敗經驗豐富的政壇老將。在今天看臉的年代,成功者也進化了,你只要有勇氣在大庭廣眾之下發(fā)出“一億獎金”的豪言,或者反諷一下全球最??萍脊臼?ldquo;巨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都會距離成功更近一點。
或許對大部分人來說,吹總比去做容易些。但是吹也分兩類,一種是善于撫摸聽眾心靈最柔軟、最私秘那處地方的雞湯;另一種則是肆無忌憚、無所顧忌的自我表達,人們會從那種自己豁不出去的狂放中汲取營養(yǎng)。李彥宏說過:“在互聯(lián)網行業(yè)這個變化太多的環(huán)境里,從業(yè)者內心都不踏實”,現(xiàn)實教會了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在大眾面前秀口才要比深耕商業(yè)模式有效和快速得多,這是扭曲和有用的真理。直接的結果是,新生代的霸道總裁們要比老一輩的過來人更會矯情。
在前不久的互聯(lián)網大會上曾經聽到這么一句話:“大概1億用戶的APP里面只有我們不賺錢了!”說這話的是一款商業(yè)價值正被微信掏空,海量用戶無法變現(xiàn)的前熱門APP的CEO,這種老派的自嘲式矯情雖然大多數(shù)人聽得出弦外之音,但對現(xiàn)在的聽眾實在太落伍了,同樣內涵的話,馬佳佳是這么說的:“總之要么零分要么100分,考了六七十的就是人生污點。”余佳文給超級課程表的定義是:“不以泡妞為主要目的的軟件都是耍流氓。”再來看彪悍的老羅:“每一個偉大企業(yè)的身后,都有一群野心勃勃的年輕人……整夜整夜不睡覺,憋著勁兒準備干死它,蘋果好可憐!”
在產品受挫之后,老羅的情懷又升級了,他從之前的“我不是為了輸贏,我就是認真”演進到“我的心在疼痛,像童年的委屈”的新境界,他不斷提升的演講能力再次填滿了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虛空,老羅和他的錘子至少在精神上完成了軟著陸。
矯情的另一招是讓別人背鍋,比如余佳文拉上聚美的陳歐:“陳歐是被罵產品,至少我不是被罵產品,而是被罵這個人,罵就罵嘛。”當然,人們一般不會去罵一個自己都不知道的產品。
馬云的矯情是另一種風格,阿里路演時,他對近千名華爾街投資者開了這樣的玩笑:“15年前我前往硅谷為阿里巴巴尋找200萬美元融資,但令人遺憾的是30家VC無一例外都拒絕了我,這次來紐約就是想多要點錢回去。”這話已經有點不那么雞湯了。
如今科技圈對創(chuàng)業(yè)者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如果豁不出去、嗨不起來、玩不盡興,秀不到位,做不到杜甫的“語不驚人死不休”,你就不是合格的創(chuàng)業(yè)者。吹牛是一種基本的生存技能,人人會用,各有巧妙不同而已,創(chuàng)業(yè)者常用的經典組合有幾種:
我要打敗XXX!
我有XXXX用戶!
我的團隊有MBA、海歸-----!
我正在做的事還沒人做到!
我的創(chuàng)新理念別人沒有!
但把吹牛變成一種語言暴力,是由羅永浩發(fā)展到極致的,他的一些名言最能體現(xiàn)噴的本意,表面口無遮攔,其實別具深意,精心斟酌的措辭由于包含了太多的情緒,所蘊含的張力已經超出了語言本身。
“如果說我們的手機操作系統(tǒng)秒殺Flyme和MIUI,那發(fā)布會跟魅族和小米的發(fā)布會比,簡直是毫秒殺。”“呵呵,傻逼果粉從來學不會就事論事,爛人死了就不是爛人嗎?就不能說嗎?”、“小米最他媽沒勁的是魅族mx那么爛的設計都要抄。”、“小米科技的雷軍和魅族董事長黃章從來都是‘土包子’。”……
老師升級為老板的羅永浩可說開足了馬力,但如果這些話不是出自一個事不關己的演講者,而是一個身在其中的利益攸關方,這些話的立場和動機就不那么有情懷了,更談不上什么雅量,甚至都不能說是嗆人,充其量就是簡單而粗暴的吵架和罵街,目的只是以挑釁的姿態(tài)掀起一場口水風暴。卡內基的名言“贏得辯論的最好方法就是避免辯論”不時髦了,一個合格的創(chuàng)業(yè)者不僅要噴,而且必須會噴,最好還能吸引別人與他對噴,噴已經不是過程,而是結果。
很多人仰慕喬布斯的口才和發(fā)布會現(xiàn)場的即視感,所以刻意的模仿者不少,但在臺上吸引眼球,在媒體上操縱爆點,不等于消費者真正買賬,老羅在《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里頗具心機的承認刻薄批評某些品牌,傷害了部分媒體從業(yè)者的青春記憶,這種反省是對過往情緒化表達的一種反向公關,說明老羅很清楚自己和錘子的問題何在。但一向把講臺當戰(zhàn)場的他只會用自己最拿手的方式反擊。
在逞口舌之利的年代,任何規(guī)則都是用來破壞的,邏輯可以混亂不清,可以隨意使用絕對化的措詞,可以出口成臟、人身攻擊,可以隨時下誅心之論,可以無節(jié)制的使用比喻和反諷。其實,憤怒的老羅噴什么?余佳文們吹什么?馬佳佳們炒什么?宗寧和雕爺又撕的是什么?除了鐵粉、媒體和圈內人,普通網民最多看個熱鬧,不會也不可能成為消費者的決策參考。那些以為自己能噴且會噴,或者以為產品有某個爆點,就能打倒別人,再踏上一萬只腳的,你真是想多了。也許五六年之后,回過頭來再看雕爺、余佳文和羅永浩們,消費者們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