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收購Uber股份估值僅$450億?惹股東爭議
2017年8月7日hi商學院最新消息,hi商記者分享軟銀收購Uber股份估值僅$450億?惹股東爭議?
據(jù)外媒報道,消息人士透露,三周前,知名風投Benchmark合伙人馬特·科勒(Matt Cohler)和皮特·芬頓(Peter Fenton)飛往愛達荷州Sun Valley,與軟銀董事長孫正義私下會面。在Allen&Co媒體行業(yè)大會期間,他們試圖推動軟銀從Benchmark等Uber當前投資方手中收購股份的交易。這個交易提議再次引發(fā)了Uber內(nèi)部的緊張。
當時擺在桌面上的交易方案是這樣:軟銀從當前股東手中收購Uber股份,對Uber的估值為400億美元(每股27到28美元)至450億美元(每股31到32美元)。此外,軟銀還將按照約700億美元的最新估值對Uber投資10億美元,并獲得某些董事會席位。交易的后一部分將是面向更廣泛股東的要約收購。
目前來看,這筆交易不太可能達成。早期股東認為,Uber的估值應當更高。他們表示,如果董事會在沒有CEO的情況下批準這筆交易,那么將違反信托義務。這些投資者認為,到明年Uber的估值應當達到900億美元或更高。此外,Uber已提出了遏制虧損的計劃。僅僅上個季度,Uber的總虧損就達到7億美元。
另一個復雜問題在于,軟銀如何籌集這筆資金。軟銀及其新成立的規(guī)模1000億美元的軟銀愿景基金都持有Uber競爭對手,包括Grab、滴滴、99和Ola的股份。軟銀很可能需要得到這些公司的批準,才能投資它們的最大競爭對手。此外,軟銀愿景基金在進行大規(guī)模投資時必須得到有限合伙人,包括蘋果、高通和沙特公共投資基金的批準。
根據(jù)所討論的一種方案,軟銀可以通過抵押所持阿里巴巴股份來貸款,獲得必要的資金。最初的貸款將用于收購Uber股份。而這些股份隨后還可以用于抵押貸款,并繼續(xù)用所獲得的資金去收購更多股份。
目前,至少部分Uber董事會成員認為,與軟銀的交易并未完全告吹。不過,這筆交易被認為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Uber的某些早期投資者認為,這筆交易是Uber前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及其好友試圖重新奪回公司計劃的一部分。這筆交易將稀釋當前股東的持股比例,而卡蘭尼克有可能嘗試控制軟銀獲得的董事會席位,從而加強影響力。其他接近卡蘭尼克的消息人士則認為,情況也可能相反:這筆交易只是因為Benchmark希望變現(xiàn),鎖定投資收益。
根據(jù)對多名相關人士的采訪,事實可能介于兩者之間。這些截然不同的描述表明,在尋找新任CEO、從丑聞脫身的過程中,Uber內(nèi)部依然氣氛緊張。
Benchmark與軟銀的接觸是在卡蘭尼克從Uber辭職的幾周前,當時卡蘭尼克對此并不知情。然而在知道這個消息之后,卡蘭尼克也對此表示歡迎。原因有多個方面。這可以避免軟銀繼續(xù)向Uber的多家競爭對手投資??ㄌm尼克目前仍是Uber的大股東和董事會成員,保持著重要影響力。
如果交易達成,那么就可能代表卡拉尼克和Benchmark之間關系的和解。由于此前的性騷擾丑聞以及某些有爭議的業(yè)務策略,Benchmark牽頭向卡蘭尼克施壓,要求其辭職。
Benchmark和卡蘭尼克持有的Uber股份比例基本相同,超過10%。此外,他們都持有“超級投票權”股份,從而可以對公司層面的決策,例如是否出售股份,施加重要影響力。
過去多年時間里,曾擔任Uber董事的Benchmark合伙人比爾·古爾利(Bill Gurley)與卡蘭尼克之間對于重大戰(zhàn)略問題有不同的看法。
古爾利曾是華爾街研究分析師。他做事更強調(diào)方法,此前一直要求Uber采取更安全的策略。例如,古爾利曾多次在董事會會議上表明,對Uber開拓外賣服務UberEats的擔憂。目前,這是個年毛營收10億美元的業(yè)務,而明年的毛營收可能超過3倍。古爾利隨后改變了對UberEats的看法,對此持支持態(tài)度。
與其他Uber投資者一樣,他對Uber開拓中國市場的計劃同樣持謹慎態(tài)度。目前看來,將中國業(yè)務出售給滴滴是一筆明智的交易。
在彭博社報道了軟銀可能投資Uber的消息后,包括騰訊在內(nèi)的許多投資方都表示有興趣參投。近幾個月,由于Uber深陷丑聞,許多投資者都在觀望,是否可以折價買入Uber股份。
Uber聘請了高盛,為這筆可能的交易提供建議。
某些投資者堅持認為,在沒有CEO的情況下也可以達成交易。但另一些投資者則認為,如果Uber任命了CEO,那么交易價格可以更高。
然而,關于新任CEO,卡蘭尼克和Benchmark的意見不一致。
近幾周,Benchmark試圖推動惠普企業(yè)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出任CEO,并希望加速流程。然而,卡蘭尼克和他的朋友,以及董事會成員阿麗亞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不愿推動時間表。關于惠特曼可能出任Uber CEO的消息被泄露,而她最終選擇退出。目前,董事會正在面試其余候選人。
高盛和Benchmark發(fā)言人拒絕對此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