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租車平臺賺錢真相揭秘

2015-06-10|HiShop
導讀:最近用車服務火了,打車應用的狂潮剛過,P2P租車平臺又異軍突起,一大波創(chuàng)新突然來襲,表面毫無征兆的大爆發(fā)其實是源于互聯(lián)網巨頭和創(chuàng)業(yè)者。那么P2P租車平臺賺錢真相到底是什么...
P2P租車平臺賺錢真相揭秘
P2P租車平臺賺錢真相揭秘

  

  最近用車服務火了,打車應用的狂潮剛過,P2P租車平臺又異軍突起,一大波創(chuàng)新突然來襲,表面毫無征兆的大爆發(fā)其實是源于互聯(lián)網巨頭和創(chuàng)業(yè)者。那么P2P租車平臺賺錢真相到底是什么?

  誰在玩價格戰(zhàn)?

  P2P租車一直用來講故事的概念很簡單——中國社會基礎設施僅能容納3億輛車,不允許每人買一輛車滿足自駕需求。

  這個概念很誘人,因此PP租車CEO張丙軍在他的《王興如何成我們天使投資人》一文中,很自豪的廣告道:有一個晚上,自己跟王興在北苑深夜暢談2個小時后,最終決定將公司名稱命名為PP租車。

  其他P2P租車們的圈錢套路也大體一致。而接著呢?有了錢,之后的玩法和過去的團購、打車概念一樣,用概念玩資本的錢,再用資本的錢,排擠其他競爭對手。比如寶駕租車,就在5月26日宣布在一周內,平臺上絕大部分車型都將以象征性的“1元錢”租給用戶。

  這個價格戰(zhàn)不忽悠,《證劵日報》就報道稱:“別克凱越、大眾途安、斯柯達、帕薩特、本田雅閣等,全部都以1元錢價格出租,而這些車輛的市場價都在100元/天至200元/天。”而為此,寶駕租車需要負擔的補貼大約是每天過千萬元。

  敢這么玩,當然底牌也很簡單,寶駕租車A輪融資額有3000萬美元,比起同行們普遍融資額度在1000萬美元左右高出很多。當然,也有比寶駕補貼更狠的,PP租車對注冊新用戶會發(fā)放價值150元至200元不等的租車券,按照張丙軍的說法:“我們平臺上大量車型價格低于150元/天,也就是說,實際上我們對新用戶的價格補貼比1元租車更低。”

  當然在滴滴和快的上出演過的補貼大戰(zhàn),似乎馬上又要在P2P租車領域復盤,以至于有消息傳出,寶駕和PP也可能和前輩學習,在被錢燒的有點傷的投資人主導下,上演一幕握手言歡的結婚大戲。

  真的就這么簡單嗎?看起來好像是的,要么巨額補貼跟進,要么只能坐看市場份額被吞噬。比如“愛拼車”最近向用戶推送了停止服務的通知,6月1日關閉發(fā)布路線與搶單服務,6月5日關閉服務器,停止所有服務。

  還有第三條路選嗎?肯定有,只是浮躁的投機者們不愿意走罷了。

  租車行業(yè)當下的死結

  先說刷單。在5月中旬,首先是央廣新聞調查發(fā)現(xiàn),打車應用因為補貼的存在,而滋生了一個行當:刷單。坐在家里有的就能日賺幾百。

  而這種帶有典型第三方行為的方式,卻在打車應用的孿生兄弟P2P租車行業(yè)(車主將閑置車輛共享給身邊需要用車的人,帶來可觀收益,有租車需求的租客就近獲得低價、便捷的租車服務)中,變成了行業(yè)新招。5月底,速途網就爆料稱,其從知情人士了解到,“上海知名的租車公司凹凸租車也刷單嚴重,不過,有趣的是,凹凸是強制給自己員工分派刷單kpi,自己刷自己平臺上的訂單數(shù)。”并配上了一些有趣的頁面截圖。

  按照Hishop的分析,之所以會出現(xiàn)上述情況,是“為了拿出漂亮的業(yè)務數(shù)據(jù),增強投資人的信心,凹凸的平臺上才出現(xiàn)了如此多的刷單。”背景則是“凹凸自成立早期就拿到徐小平的天使投資,2014年10月,還拿到了經緯投資、策源創(chuàng)投的A輪1000萬美元投資。”

  刷單的目的,是為了給風投講一個好故事,其實這并不是一個很奇怪的事。如果訴諸常見,不妨看看淘寶店的瘋狂刷單,只不過它們的“投資者”是顧客罷了。

  這就形成了一個證據(jù)鏈,即刷單獲得風投,有了風投就能玩價格戰(zhàn),給高補貼。然后再循環(huán),不斷的給P2P租車輸血,以讓自己活到最后。請注意,是輸血,而非造血,能造血,何須刷單呢!

  說白了,賺錢的底氣不夠而已,想著靠叫賣找個好主顧來接盤……

  P2P租車平臺的壁壘是服務

  靠燒錢是燒不出一個行業(yè)的,它要成功首先要賺錢,或者給出投資者一個“羊毛出在豬身上”的互聯(lián)網思維理由。

  靠刷單來拉風投,其實恰恰說明了P2P租車對風投的吸引力不足。其實理由也很簡單,當年騰訊、阿里押寶打車,第一目的并不是培育這個行業(yè)和看中了這個行業(yè)的盈利前景,而是為了實現(xiàn)移動支付的一次燒錢科普,打車當時是最適合移動支付普及教育的應用場景而已。之所以最后“結婚”,也是看到燒錢沒錢途,需要慢慢培育市場,共贏比零和博弈更佳罷了。至少在目前,一些風投們,已經開始猶豫。有媒體報道稱:投資人發(fā)現(xiàn)這個行業(yè)里已經拿到錢的PP和寶駕,過去這么久了還沒有成長為行業(yè)龍頭,因而對這個行業(yè)的商業(yè)模式沒了譜。

  擺在P2P租車平臺面前的結論似乎也出來了,它此刻不存在當年打車應用的際遇,一味的靠吆喝,靠血拼,反而可能先把錢燒完而死。而且這部分吆喝太占用精力,以至于無暇多顧。

  在PP和寶駕的巨頭論之外,也有另外一個模式,即等待巨頭。持這一論點的是還沒融資、入市較晚的Cocar,它的CMO戴菁莪就稱:“我們反而是更希望競品能做出來,也希望他們能做到巨頭。”

  截止目前,Cocar平臺在線可租賃車輛已經突破8萬,北京占據(jù)近45%,廣深35%,上海20%,新注冊用戶數(shù)接近46萬,租客與車主占比6比4。這個數(shù)據(jù),在P2P租車里屬于中流偏上,而Cocar的套路是不吆喝、先深耕。因為比起燒錢帶來的成交率來說,自然造就的成交率更可貴,而P2P租車里難就難在成交率上。“并不是所有車主配合度都那么高,部分車主比較隨意,能完全配合平臺的核心車主可能只有20%”戴菁莪如是說。

  這里面涉及到的節(jié)點,遠比燒錢來的猛烈,因為這需要務實,至少需要破解風險控制(如被媒體多次報道的丟車問題、使用糾紛、車況糾紛等現(xiàn)實問題)上真正有所建樹,而不是簡單地成為一個線上的中介。在這種狀態(tài)下,有著連鎖租車業(yè)轉型背景的Cocar和在4月內測P2P租車業(yè)務的神州租車,恰恰選擇了穩(wěn)健的步伐,即將過去在傳統(tǒng)租車領域的經驗,作為確保服務體驗的積淀。這才是真正P2P租車的壁壘,用來擊敗對手的保險。顯然在這里,可以看得出之前戴菁莪說“歡迎競品、歡迎巨頭”這番言論的底氣,十來年浮躁的互聯(lián)網泡沫和野蠻生長的歷史其實都在重復敘述一個事實,即吆喝厲害的往往是最先倒下的,反而是踏踏實實在耕耘市場的,往往能活到最后。遠的如新浪和它同時代的門戶們,近的如微信和它前后相伴過的各種信們……

  燒錢的理由不再充分之時,僅僅靠吆喝與燒越來越少的風投,并講個故事的P2P租車們,能否活下去,不好說。但消費者最終的投票,總是給綜合體驗最佳的那家,而不是簡單地能省錢的那家。浮躁永遠都是互聯(lián)網產業(yè)的表象,體驗才是P2P租車平臺能活下去的真相。

推薦閱讀
產品推薦
  • 新零售

    hishop新零售,集結多樣營銷活動推廣功能,支持無限發(fā)展…

    查看詳情>>
  • 移動云商城

    基于微信平臺,集結多樣營銷活動推廣功能,支持無限發(fā)展…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