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網絡零售沖擊 百思買關閉中國全部線下門店
今天,美國最大電子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關閉了在上海的三家門店,而其官方表示,他們在國內剩余的六家分店也將陸續(xù)關閉。在電子商務、國內傳統(tǒng)賣場的雙重沖擊下,百思買的中國之路也慘淡收場。
五年前,百思買通過收購的方式正式進入中國,然而,他們在中國的擴張之路并不順利,五年時間過去,僅僅開設了九家分店,其中六家位于上海。此前有消息稱,百思買的九家門店都處于虧損狀態(tài),并且沒有任何盈利的前景出現(xiàn)。
百思買門店在中國市場上談不上潰敗,因為他沒有潰敗的基本前提——曾經的成功。在中國市場上,百思買一直舉步維艱,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個情況出現(xiàn)呢?
不適應中國的經營模式和電子商務的咄咄逼人或許是此次事件背后的真正推動力。
在中國,傳統(tǒng)的家電賣場中,家電供應商通過租賃場地、派駐促銷員的方式進行運作,而百思買則堅持了“純正的美國味兒”,用現(xiàn)金自行買斷商品進行運作。
毫無疑問,后者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服務,消費者在賣場中也能得到更好的服務,不會被不同廠商的促銷員圍攻推銷,但是,這對現(xiàn)有的市場秩序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
在國內傳統(tǒng)賣場中,由于是供應商擁有較大的主導權,一些二三線品牌可以通過促銷員、價格戰(zhàn)等方式獲得更好的銷量,但是在百思買,所有品牌都是通過百思買的工作人員進行銷售,這讓二三線品牌不敢輕易與其進行合作。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百思買中商品種類單一,且均為一線品牌,給消費者造成價格較高的感覺。
同樣的價格因素還體現(xiàn)在電子商務上,由于中國仍然處于新興市場階段,消費者對于價格的敏感程度遠超過服務。這也是為什么京東商城以更劣質的服務換取更低的價格,這樣的手段能在中國大行其道原因,實際上,京東甚至在去年六月份就已經實現(xiàn)日銷售額破億人民幣。
除了B2C,實體賣場還需要經受C2C的沖擊,淘寶上海量的家電銷售商以及各大家電供應商開設的官方網店都對實體賣場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這種沖擊來自于價格、透明和省力。
為了應對電子商務的挑戰(zhàn),國美、蘇寧等國內家電賣場也紛紛加大了自身的電子商務建設,但出于多種因素,百思買在國內電子商務上的投入明顯不足,難以從國內電子商務市場中分一杯羹。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百思買門店在中國的失敗最重要的原因來自于他們過高估計了中國人的消費水平,在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中,甚至在中國的大中型城市,大部分消費者仍然處于需求金字塔的底層,更遑論二三線城市。
價格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中國特色的家電賣場模式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更低的價格,家電供應商也可以自己掌握銷售,以擴大銷售額,這是目前的雙贏模式,而百思買的優(yōu)質服務對于很多消費者而言,沒有任何意義。在這點上,半導體巨頭英特爾就顯得對市場更有洞察力,他們沒有完全照搬美國的電子賣場模式,而是順應中國模式開設了“至尊地帶”裝機店,買足了中國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追求。
顯然,百思買已經意識到這點,此次,他們關閉了百思買門店,但是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2006年就已經收購的“五星電器”門店中,五星電器正是中國傳統(tǒng)的租賃式賣場模式,在百思買的官方主頁上,我們看到了這樣一段話:“(百思買)于今日宣布其計劃將與2012財年間在中國開設將近50家五星電器門店……”
能看出,百思買的工作重心已經移到五星電器上,他能放低身段,去適應中國市場嗎?我們還需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