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降溫了,又到了該穿秋衣的季節(jié)。
打開淘寶隨便一搜,不出意外地看見了一個眼熟的名字:南極人。
我本來以為南極人因為“賣吊牌”、“質量參差不齊”已經掉出了國民品牌的隊列,萬萬沒想到它的受歡迎程度居然僅次于小米和華為?南極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于是,我便去仔細扒了一下南極人這個品牌,不扒不知道,這一扒才發(fā)現(xiàn),南極人早已不是當初的南極人了!
靠著賣吊牌,南極人空手套出近了 13 億營收,而且還涉足了移動互聯(lián)網營銷業(yè)務,成為了 VIVO、小米等品牌的代理商,并且還打造了類似“低配版小米”的產業(yè)生態(tài)鏈……
穩(wěn)穩(wěn)地告訴大家了,如今你買到的南極人皆為“假貨”,“正品”南極人已經停產十多年了。
在全年停產之后,南極人做起了品牌授權的買賣,其實就是把商標賣給別人,讓那些小品牌貼上自家的標簽賣個好價錢。
例如:張姓老板在廣東經營一家服裝家族企業(yè),他們生產的牛仔褲,在自己的旗艦店兩件售價79元,但是貼上南極人的吊牌以后,兩條可以賣出129元的價格,除去了8塊錢的貼標費,張老板多賺了42塊。
這可真是,人靠衣裝,服靠牌裝,穿上品牌的衣服,這利潤直接翻翻。
南極人一躍成為國內頭號賣吊牌狂魔,因為他們的涉獵之廣,讓你想象不到。
在各大電商平臺上,南極人銷售的商品已經囊括了內衣、男/女裝、母嬰、戶外、箱包、鞋品、家紡、小家電等品類,可謂“萬物皆可南極人”。
靠著賣吊牌的業(yè)務,南極人迅速翻身,年銷售額甚至比許多上市公司還要多,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不占少數:
南極人對于產品的品控其實要求并不高,哪怕是剛剛成立的工廠,哪怕你的生產資質很低,但只要給總部錢,你的商品就可以“南極人”。
大肆授權之后,就會帶來一個問題,質量難以把握,畢竟生產線不在自己手上,具體生產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南極人也是投訴連篇。
內衣、家紡、電器、零食,南極人的各路商品賣得風生水起,可買家秀就是大型翻車現(xiàn)場,差評比比皆是,截至目前,南極人已經上了14次國家質監(jiān)部門及地方消費者協(xié)會的不合格產品黑名單,從蠶絲被、內衣、棉服、童裝、到電推剪、卷發(fā)器,其均有產品上質檢黑榜。
其中的幾次,更是原國家質檢總局、現(xiàn)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進行的國檢,照樣不合格。
所以,你現(xiàn)在身上的南極人,是不是瞬間就不香了?再來看看網友的評論,更是“慘不忍睹”。
了解完南極人不按套路出牌的打法,一個問題也隨之而生:那么多品牌搞授權,為什么南極人最成功的?難道只是因為上面提到的這些野路子么?當然不是。
南極人之所以能做成,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找準市場定位,準確切入品牌與白牌間的市場縫隙;二是打造了堅實的“品牌授權共同體”。
1)找準市場定位
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原因:南極人準確地找到了自己的市場定位。
看一下南極人切入的品類:家紡、內衣、鞋襪、母嬰等,雖然五花八門,但是這些品類都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品牌集中度低。
就以南極人起家的內衣品類為例,你現(xiàn)在腦子里能蹦出哪些名聲響亮的品牌?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即便有三槍這類的老牌國貨還在支撐,但是市占率完全比不上做貼牌的南極人。
按照南極人自己的定價策略來說,就是“高頻產品做到極致性價比”。
2)打造品牌利益共同體
當然,只靠找準市場定位,還不夠讓南極人這么賺錢。南極人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就是“南極人共同體”。
南極人用它的品牌溢價做鉤子,圈出了一個堅實的南極人共同體。也就是說,南極人不僅僅是賣吊牌,而是賣服務,包含品牌在內的供應鏈、資源整合、研發(fā)設計、流程管理等一系列服務。
南極人靠著十幾年前積累起的品牌聲譽,打造出了成功的“賣吊牌”商業(yè)模式,并且還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這就意味著“賣吊牌”是正確的么?
同樣是賺“品牌授權費”,哪怕是迪士尼也在不斷地進行自我突破,為品牌價值尋求新的增長點。
反觀南極人,卻是由于產品質量等問題不斷地消耗著早年積累起的品牌聲譽,長此以往,南極人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還會是那個“最受歡迎的國貨品牌”么?
畢竟,產品才是一個品牌真正的根基。
剛剛結束的三月,偃旗息鼓的社區(qū)團購撞上了上海疫情。 有人說,疫情過后,
京東最大的拖油瓶—京喜社區(qū)團購淘汰賽已經開始。 繼同程生活、十薈團、叮咚買菜等社區(qū)團購廠商迅
橙心優(yōu)選“自救行動”—常言道,不想當廚子的裁縫不是好司機,而網約司機滴滴在買菜失敗之后,又開
騰訊阿里“世紀大和解”據有關資料報道,阿里和騰訊兩大巨頭正在考慮彼此逐步放開服務,如果成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