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義烏的這幾年互聯網電商從業(yè)經歷
我的網名叫淡看風云,取這四個字其一是因為暗合了我的姓名,其二是勉勵自己保持一顆平和明靜之心。
人生或風云變幻,時來運轉,飛黃騰達之時,不驕不躁,再接再厲;或一時窮困潦倒,行到水窮處,且坐看云起,不墜青云之志。
我的個人以往經歷不多表了,大家知道我是西部出身的普通農家孩子,讀了個大學,信息管理專業(yè)畢業(yè)即可。
2005年我在無錫一家彩電工廠做電子商務工作,這家工廠位于比較偏僻的郊區(qū),以OEM 彩電為主,共有七八十號人。我主要的工作是操作誠信通平臺,網上接單。這家工廠管理比較混亂,產品也是國內淘汰的老式CRT彩電,以出口為主。有一天來了個義烏的外貿公司客戶,一個女孩子帶著個老外驗廠,從她口里聽說義烏機會挺多。我也是厭倦了現在的工作和生活,決定換一個環(huán)境,于是2005年10月底辭職后一人拖著個拉桿箱坐火車來到了義烏。2005年義烏的火車站還是老火車站,位于市中心的秦塘客運站附近。出了火車站驗票處,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熙熙攘攘的街頭沒有一個認識的人。但我堅信人生本是一場旅程,一成不變平平淡淡的生活不是我的所愛。路邊叫了輛人力車,讓拉我到附近比較便宜的旅館,先落下腳再找工作。我住的那家旅館在義東路,單間有個彩電,光線不好,不過每天20元價格還算好,旁邊有所小學,每天都可以聽著廣播體操起床。住旅館那段時間也沒閑著,買了份義烏地圖研究地理,去香山路的人才市場,也去網吧發(fā)布更新自己的人才簡歷。
我找工作基本順利,在義烏的恒信人才網上發(fā)布3天就收到一家外貿公司的電話面試通知,然后自己坐公交車過去和老板談了下,就定下在那工作了。那家公司做的是假發(fā)產品,在福田市場有2間店面的商鋪。我和一個同事是做英文阿里巴巴China Supplier平臺接單的工作。后來因為一些事情沒在這家公司做了,那老板對我挺好,幾年沒有再見,希望他生意越做越好。
我所學的專業(yè)是計算機方面專業(yè),網頁設計軟件也都會操作,在義烏找的第二份工作是在家網絡公司的網頁設計師。公司的主要業(yè)務是承接企業(yè)網站建設和百度推廣開戶,我們當時是百度金華地區(qū)的總代。公司一度有近百號業(yè)務員通過電話營銷,掃樓陌拜等方式開展業(yè)務,當時的網站建設單子還是比現在要好接多,不過在這家網絡公司期間也近乎廉價勞動力。工作之余出于個人愛好自己做了個本地論壇網站,通過摸索學習和實踐,一度把相關關鍵詞做到百度google自然排名的第二第三。我在上面掛了google adsense廣告,但本地網民搜索量比較少,每天只能做到200IP左右,廣告費也沒什么賺頭,只相當賺個空間費了。這個論壇開了大約兩年最后關掉了。得出的結論:愛好不能當事業(yè),做網站之前就要考慮好盈利模式。
如前所述,上班這家網絡公司薪水較少,感覺又沒多大發(fā)展前景,2年后我出來自己接企業(yè)網站建設的單子。以前的公司接的企業(yè)網站單子一般價格是3800元,我個人接的一般2000元左右,域名空間成本費基本300元就可以搞定,這樣算下來一個月接兩個網站建設的單子就比以前上班一個月工資要高了。不過自己做后才發(fā)現沒預想那么好做,我的單子基本上靠熟人朋友介紹,在義烏幾年雖然積累了些人脈資源,但也不是人人需要我來做網站。有時一個月有幾個單子,有時一個月一個單子也沒,這樣收入很不穩(wěn)定。而且這幾年,義烏承接網站建設的網絡公司和個人工作室大量涌出,都來搶一個客戶的訂單。客戶也都變得越來越精明四處比較價格,義烏的網站建設和小商品一樣也成為價格戰(zhàn)的紅海市場。這個市場現在都被做爛了,水深勿入。
窮則思變,可以說互聯網上許多網賺模式本人都有做過,賺錢虧錢的都有。網上的項目有的人賺到錢,但更多的人是交了學費。二八定律適用于線下商業(yè)也同樣適用于互聯網網賺行業(yè)。
在此講下我的競價經歷,后來,我加入了一個收費的網上競價培訓組織,主要是培訓Google競價技術和百度競價。雖然本人以前在百度金華總代公司工作,但我們網站建設技術部是不接觸競價業(yè)務的,所以這方面也缺乏技術和經驗。
我從事Google競價是2010年的時候,當時國內搜索引擎市場百度為第一,Google為第二,Google還沒有退出中國,不像現在經常會打不開Google網站。
當時Google競價有多么好賺錢,可以說是百分之一千的回報率,也就是你投入100元的Adwords費用,就有1000元的收益。做習慣淘寶的朋友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但這些是事實。有的朋友可能會問什么產品有這么高的利潤呢,現在告訴大家也無妨,我當時做的是電視棒。電視棒最初從深圳的批價為20元,售價有198元,298元,398元等。除去Google廣告Adwords費用和進貨成本你可以估算下利潤。電視棒是什么呢,簡單說來就是個整合了眾多電視和電影網站的U盤,對外宣傳是可以收看國內外6000個電視臺,主打的是可以收看眾多XX節(jié)目(少兒不宜)。那段時間里,我需要的只是打電話確認客戶訂單然后發(fā)貨,基本上每天輕輕松松1000元的利潤,好的時候有2000元利潤,1000元也就是賣出去5個電視棒而已很容易吧。
這個項目后來沒做了,因為Google政策變動,禁止推廣此類產品,我的Adwords帳號也被封無法繼續(xù)操作。做這個項目成功的原因:選對了流行的產品選對了推廣渠道。
不過也讓人知道,高利潤產品往往是打擦邊球有一定風險。單一產品單一推廣渠道依賴性和不確定性太大,往往難以持續(xù)。
不僅僅是我,我的眾多競價同行也都被K掉帳號了,后來是Google退出中國市場,Google競價基本上沒人做了。
最后大家又都轉移到了百度上,百度競價系統(tǒng)就是山寨和學習的Google,對我們操作過Google的人來說難度不大。不同的是百度競價競爭更激烈,點擊單價更高,投入更大,風險也大。我在百度上先后做了四種產品,開始還有賺錢,后來都虧本了。怎么會虧呢?一個產品毛利潤有200元,一個點擊8元,也就是點25次全部花完,如果點擊20次成交一個訂單不虧本,2個就可以賺錢。聽起來難度不大,但做到最后是沒法做。消費者越來越理性,相同的產品都會網上比較價格了,轉化率下降許多。然后有一些賣家惡意競爭,專門攻擊同行網站和服務器,導致你的廣告費花出去了,網站卻打不開,白白流失了客戶。做到最后,一種產品基本都是被一兩家大的賣家壟斷掉了,許多小賣家都沒法做下去了。有的朋友可能好奇做的是什么產品呢,只能說一下是暴利產品,望各位理解。這些產品是不適宜長期做下去的,我進的許多貨現在也都壓在這打算扔掉,以后也不做這些了。得出的教訓:競價有風險,入行需謹慎。如果有朋友有合適的產品歡迎聯系我(跟帖或站內信即可),本人的網絡推廣無論是競價還是SEO還是有些經驗的。
本人希望找到什么產品呢,或者說網絡上什么產品是好產品呢?
(1)高毛利合法產品,例如:保健品,化妝品等 (2)獨家產品或自有品牌產品 (3)廠家一手貨源產品,有價格優(yōu)勢(4)其他;
競價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了,如果沒有合適的產品不建議大家涉足這行。擦邊的產品現在基本沒法做,普通產品如果關鍵詞不會優(yōu)化,單個點擊費用會高出許多,利潤又不多,很可能會虧本。做過淘寶直通車的有的喊費用高,做做百度就知道是小巫見大巫。
至于我以前加入的那家競價培訓公司,去年鬧了一次分裂,今年又出了一次大的事件,現在是元氣大傷。他們鼎盛時期光VIPQQ群就有20個,每個群按200人算,每個人收費2000元,大家可以算下他們收入。當然會員費相比其他業(yè)務還是不足一提的,線下培訓,企業(yè)帳號托管,代發(fā)貨才是他們主要的贏利點。
這篇文章最初發(fā)表在我的QQ空間,也在尋思要不要在網上公開,一些走過的路不想再回頭,還是寫出來自我警醒,也告來者。
選擇比努力重要,不希望再走一些彎路,如果有朋友有合作項目也歡迎聯系我。
各位有什么疑問或需要探討的可以在此留言,本人會以自己所知做以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