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與預期
如果下一盤棋我們會關注兩點:局勢和動向。 所謂局勢就是表面的格局,雙方的排兵布陣,戰(zhàn)場對壘等等;所謂預期就是忖度對方的心理,分析對方的動向。 一名優(yōu)秀的棋手必須既能化解眼前的危機,又能洞察對方,布局深遠。
商品的價格受控于供需和預期。 一般而言,供過于求物價就會下降,供不應求就會物價上升。 但同時,用戶的心理對物價的影響也很重要,商品的物價并不完全取決于供求關系,還取決于用戶對商品的預期(以及其它因素)。 所以商品需要炒作,充分的炒作是抬高物價的最佳選擇——創(chuàng)造一個供不應求的市場在當今社會太困難了。 商品的溢價在于炒作,炒作就是給用戶一個良好的心理預期。
當貨幣產(chǎn)生,人類就告別了物物交換的原始階層——貨幣像一個通行證,使人類的交易加上了飛翔的翅膀,變得更加自由了。但貨幣不僅僅是一個符號,它也是一種商品——因此貨幣也是可以用來買賣的。
整理一下思路:貨幣是一般等價物,可以用來買東西,因此貨幣具有價值;同時如果將貨幣再當成一種商品,對貨幣進行買賣會怎樣呢? 對此可以做個比喻:實體就像士兵真刀實槍的拼死爭地盤,而對貨幣的操作就像是外交之間的合縱連橫。 前者是軍事對抗,后者是政治陰謀。 軍事力量是基礎,但政治的影響力卻往往大于軍事的對決。 此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
外匯市場中,貨幣的價格也最終主要取決于供需和預期。 供需是看得見的,預期卻是看不見的,體現(xiàn)了市場的客觀性和主觀性,有序性和無序性。 因此說外匯市場是有規(guī)律和無規(guī)律的都是對的,它既受客觀規(guī)律影響也被人為操控。 這或許就是經(jīng)濟的二元性。
貨幣遙控著實業(yè),資本家們又遙控著貨幣。 有一句話說的好:宏觀經(jīng)濟政策的變動是泡沫經(jīng)濟生成的基礎,也是泡沫經(jīng)濟破滅的導火索。 金融的動蕩帶來的不只是經(jīng)濟泡沫,而是經(jīng)濟這輛馬車活著的時候最需要的是流動的血液,但若死去,想再復活需要的卻不僅僅是血液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