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同傳高調亮相博鰲論壇,卻鬧了烏龍
前日,博鰲論壇開幕之際,騰訊同傳作為會議的同聲傳譯高調亮相,媒體紛紛宣傳翻譯是不是該下崗了?而就過去一天后,騰訊同傳小程序卻鬧出烏龍,出現了因場景應用不準確導致的翻譯錯誤。
本屆博鰲亞洲論壇首次啟用 AI 翻譯為現場嘉賓提供同傳服務,然而僅僅一天過后,AI 同傳“掉鏈子”的消息就在網上傳播開來,甚至有傳言稱:現場不得不再次聘請人工翻譯“接盤”。
“一帶一路”被翻譯成“一條公路和一條腰帶”等不恰當表述,除了翻譯不準確的問題意外,現場還被曝光翻譯系統(tǒng)崩潰“抽風”,出現亂碼的情況,不知現場嘉賓看到這樣的翻譯時,心里作何感想:
騰訊方面在今天也已做出回應,稱這是個烏龍事件,外界提及的邀請人工同傳,并非“騰訊同傳”團隊用于此次海南博鰲的現場 AI 同傳,而是用于服務騰訊新聞團隊北京直播間的專業(yè)報道。
騰訊也承認,面對博鰲亞洲論壇復雜的語言環(huán)境和高大上的專業(yè)內容,“騰訊同傳”確實出現了錯誤,答錯了幾道題。同時,作為創(chuàng)新孵化和落地的 AI 產品,“騰訊同傳”還在不斷學習和成長當中,但是不足就是不足,不足的地方就要繼續(xù)加強學習。
其實,機器翻譯在重大場合犯錯其實不是一次兩次了,比如科大訊飛、搜狗等都因為機器翻譯鬧出過笑話,但大企業(yè)仍然樂此不疲,前仆后繼投入 MT 的開發(fā)和研究。
從技術角度出發(fā),一些專家和 AI 研究者也對此次騰訊 AI 同傳在博鰲論壇上的表現做出了評價,例如清華大學計算機碩士、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曾擔任 360 搜索技術負責人的陳利人。
那么AI翻譯真的能夠代替人類么,我覺得目前為止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在特定的場景中,在給定了充足的背景資料的前提下,機器翻譯或許真的可以比人工翻譯做得要好一些,同時由于是機器翻譯,速度也會比人工快一些。然而這正是機器翻譯的局限性所在——無法快速響應復雜情境下的翻譯。如果臨時切換了話題和場景,機器翻譯或許就無法達到特別高精度的翻譯水準了。
HiShop小程序工具提供多類型商城/門店小程序制作,可視化編輯 1秒生成5步上線。通過拖拽、拼接模塊布局小程序商城頁面,所看即所得,只需要美工就能做出精美商城。
更多小程序熱點,盡在:http://westcoastpropertyservices.com/xiaocx/
第二部分:如何開通一個小商店